Model 3
0
c.c.
轎車
3
車型
169.99 - 233.79萬
查看所有照片
29,558
2022
6月
15
國內電動車市場在近幾年逐步成長,從 2019 年的 2,497 輛,到 2020 年的 6,257 輛、再到 2021 年的 7,064 輛,2021 年電動車已在國內占總市場的 1.6%,預估 2022 年全年還會再持續成長。
而 2022 年堪稱是國內電動車市場相當熱鬧的一年,除多款豪華電動車紛紛導入外,車系售價門檻在 200 萬以下的主流電動車方面,尤其非 Tesla 品牌車款、也加入多款新生力軍。最大的焦點就是有 2 組雙生純電中型休旅加入戰局,其中 1 組為同平臺的 Toyota bZ4X、Subaru Solterra,另一組則是同為 E-GMP 平臺的 Hyundai Ioniq 5、Kia EV6。
有鑑於 Tesla 尚未導入中型純電休旅 Model Y,國內目前許多主流電動車潛在消費者,仍是以 Model 3 與上述車型相比。
此次我們藉由 Toyota bZ4X 新登場,特別同場拉來 U-CAR 本身 [ 直購直測 ] 單元所持有的 Hyundai Ioniq 5 EV500 Performance(售價 192 萬)、以及 Tesla Model 3 Long Range(215.39 萬),來進行同場的集體評比,提供考慮購買此一價格帶電動車款的消費者作為參考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因為 Ioniq 5 與 Model 3 入門車型借測不易,所以我們採 [ 直購直測 ] 單元的 Ioniq 5 與 Model 3 應戰,相比於同場目前僅販售前驅單一車型的 bZ4X,動力、價格、配備規格等級上不盡相同,我們也都會在相關文章中特別註明。
一般級距中型轎車銷售列表 | ||||
車型 | 2020年 (輛) | 2021年 (輛) | 2022 上半年 (輛) | 附註 |
Hyundai Ioniq 5 | - | - | 40 | 2022年3月接單 2022年4月起暫時停止接單 |
Toyota bZ4X | - | - | 34 | 2022年5月正式導入 |
Tesla Model 3 | 4,583 | 5,607 | 3,952 | 2019年8月正式導入 2021年7月充電規格由TPC改制CCS2 2022年3月全車系調漲 2022年5月底四驅車型再度調漲 |
從銷售量來看,目前國內電動車市場最大宗者,仍是 Tesla Model 3,常常一季、甚至是單月大量到港就會有破千輛的掛牌數。
Tesla Model 3 最早是在 2019 年 8 月引進國內,當時就以 155.99 萬起的售價受到消費者矚目,而且即便並非完整銷售年度,2019 年也就有 1,729 輛的掛牌。2020 年更是大幅成長到 4,583 輛、成為品牌在國內主力的銷售車系。
2021 年甚至因為品牌在臺其餘車系像 Model S 與 Model X 適逢改款空窗期,品牌 2021 全年幾乎只剩 Model 3 有掛牌數、車系全年累積掛出新高 5,607 輛,相比 2020 年成長 22.3%,不過 2021 年 7 月 Tesla 宣布因應標檢局當時未將原有 TPC 充電規格納入法規,導致國內 Tesla 新車改制為 CCS2。2022 年內截至 6 月則是已 2 度調漲,最近是 5 月底四驅車型調漲約 4%,2022 上半年截至 5 月已累積 3,952 輛、比起 2021 同期成長 72.8%。
其餘包含 Hyundai Ioniq 5、Toyota bZ4X,則皆是在 2022 年內甫引進的電動車產品,這兩款車也是採用各自集團的新世代純電平臺打造,而非過往俗稱「油改電」燃油與電動共用平臺的模式。
採用最高 800V 電壓架構 E-GMP 平臺的 Hyundai Ioniq 5,最早是在 2021 年 3 月於海外市場發表,臺灣市場於 2022 年 3 月公布預售,首批 120 輛配額在短短 3.5 小時便售罄,後續更接單更累積超過 800 張,導致總代理目前宣布暫時停止接單,若後續仍有訂車需求,目前是以原先預售價再加 3 萬的方式收單、價格帶來到 148~192 萬,截至 5 月底國內僅掛牌 40 輛。
採用 e-TNGA 平臺打造的 Toyota bZ4X,則是繼量產版於 2021 年 10 月發表後,臺灣市場相當迅速的在 2022 年 5 月引進,也是 Toyota 品牌在國內首款市售的純電車系,目前僅提供 159.9 萬單一前驅車型販售,首年配額僅 300 輛、但開放接單時也迅速突破 1,500 張。截至 5 月底則掛牌 34 輛。
主流電動車集評規格一覽 | |||
車款 | Hyundai Ioniq 5 | Toyota bZ4X | Tesla Model 3 |
價格帶(萬) | 148~192 | 159.9 | 173.79~243.49 |
車長 (mm) | 4,635 | 4,690 | 4,694 |
車寬 (mm) | 1,890 | 1,860 | 1,849 |
車高 (mm) | 1,605 | 1,650 | 1,443 |
軸距 (mm) | 3,000 | 2,850 | 2,880 |
前行李廂 (L) | 57(RWD)/ 24(AWD) | - | 88 |
後行李廂 (L) | 527~1,587 | 420 | 561 |
懸吊系統 (前/後) | 麥佛遜/5連桿 | 麥佛遜/雙A臂 | 雙A臂/多連桿 |
充電規格AC | SAE J1772 | SAE J1772 | Type 2 |
充電規格DC | CCS1 | CCS1 | CCS2 |
車型1 | EV400 | bZ4X | Model 3 |
動力1 | 後置單永磁 同步馬達 | 前置單永磁 同步馬達 | 後置單永磁 同步馬達 |
驅動方式 | 後輪驅動 | 前輪驅動 | 後輪驅動 |
最大馬力 (匹) | 169 | 201 | 261(能源局) |
最大扭力 (公斤米) | 35.6 | 27.2 | |
鋰電池總容量 | 58kWh | 71.4kWh | 60.5kWh |
續航里程 (公里) | 438(NEDC) 384(WLTP) | 626(NEDC) 516(WLTP) | 485(WLTP) |
DC最高 快充功率 | 180kW | 150kW | 170kW |
10%~80% 快充時間 | 18分鐘 | 30分鐘 | 27分鐘 |
0~100公里 加速時間 | 8.5秒 | 7.5秒 | 6.1秒 |
車重(公斤) | 1,853 | 1,900 | 1,752 |
車型2 | EV500 | Long Range | |
動力2 | 後置單永磁 同步馬達 | 前感應式 非同步馬達 後永磁式 同步馬達 | |
驅動方式 | 後輪驅動 | 四輪驅動 | |
最大馬力 (匹) | 217 | 346(能源局) | |
最大扭力 (公斤米) | 35.6 | ||
鋰電池總容量 | 72.6kWh | 82kWh | |
續航里程 (公里) | 567(NEDC) 481(WLTP) | 619(WLTP) | |
DC最高 快充功率 | 240kW | 250kW | |
10%~80% 快充時間 | 18分鐘 | 30分鐘 | |
0~100公里 加速時間 | 7.4秒 | 4.4秒 | |
車重(公斤) | 1,962 | 1,830 | |
車型3 | EV500 Performance | Performance | |
動力3 | 前後雙永磁 同步馬達 | 前感應式 非同步馬達 後永磁式 同步馬達 | |
驅動方式 | 四輪驅動 | 四輪驅動 | |
最大馬力 (匹) | 306 | 450(能源局) | |
最大扭力 (公斤米) | 61.9 | ||
鋰電池總容量 | 72.6kWh | 82kWh | |
續航里程 (公里) | 496(NEDC) 430(WLTP) | 586(WLTP) | |
DC最高 快充功率 | 240kW | 250kW | |
10%~80% 快充時間 | 18分鐘 | 30分鐘 | |
0~100公里 加速時間 | 5.2秒 | 3.3秒 | |
車重(公斤) | 2,109 | 1,836 | |
註:Tesla Model 3電池容量與充電時間為參考海外EV-Database實測資訊。 Tesla Model 3國內原廠未公布最大馬力,馬力數據為參考能源局測試值呈現。 |
臺灣市場販售的 Toyota bZ4X 為單一編成,動力配置為 71.4kWh 電池前驅,可輸出最大馬力 201 匹、最大扭力 27.2 公斤米,續航里程經 NEDC 標準測試為 626 公里,經 WLTP 測試值則為 516 公里,充電最高功率可達 150kW。
Hyundai Ioniq 5 與 Tesla Model 3 在國內皆分別提供 3 款車型,Ioniq 5 的動力配置依序為 58kWh 電池組後驅、72.6kWh 電池組後驅和 72.6kWh 電池組四驅。最大馬力輸出依序可達 169 匹、217 匹、306 匹,NEDC 續航力為 438 公里、567 公里、496 公里,海外對應的參考 WLTP 續航為 384 公里、481 公里、430 公里。
Tesla Model 3 的動力配置依序為入門車型 60.5kWh 電池組單馬達後驅、中階 Long Range 以上為 82kWh 電池組雙馬達四驅。能源局公布的最大馬力輸出(hp)依序可達 261 匹、346 匹、450 匹,海外對應的參考 WLTP 續航里程為 485 公里、619 公里、586 公里。
Tesla Model 3 在 Long Range、Performance 雙車型的最高充電功率峰值,皆可達到 250kW 的最高充電功率,不過入門後驅版車型的最高功率僅可達 170kW。
(此次 [ 直購直測 ] 單元的 Ioniq 5 為頂規 EV 500 Performance 車型,Model 3 則是中階 Long Range 車型,動力較同場單一前驅單車型的 bZ4X 等級上不盡相同)
隨全球用車安全意識抬頭,在選購純電動車款時,各品牌間的 ADAS 先進輔助駕駛配備,有沒有達到 Level 2 等級的輔助駕駛,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參考指標。bZ4X 搭載 Toyota Safety Sense 3.0 主動安全系統,首度加入 RSA 道路標示辨識輔助、LTA 車道循跡輔助、PCS 預警式防護系統(增加路口對車輛及行人的辨識機能),PVM 環景影像輔助搭配前後各 4 眼式停車雷達,增加停車時的便利性。
Ioniq 5 搭載的 Hyundai SmartSense 從入門的 EV 400 車型便具備完整 Level 2 等級的輔助駕駛配備,包含 LFA 車道維持系統、全速域 ACC 及 FCA 前方主動煞停等配備,中階 EV500 以上車型再增加 BVM 儀表整合盲區影像輔助系統、前後各 6 顆停車雷達等。
Tesla 旗下車款一直以來都以 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聞名,在基本的主被動安全配備部分,3 種車型編成皆相同, 擁有主動巡航控制、自動輔助轉向(車道維持)、自動緊急煞車等功能,其中 3D 道路虛擬實境顯示,可偵測 3 個車道周邊的車流、移動物及障礙物等,將實際交通情況透過畫面清晰呈現給駕駛者。
Toyota bZ4X 導入國內車型擁有 12.3 吋中央觸控螢幕,且具備無線 Apple CarPlay 功能,但 Android Auto 部分仍維持有線傳輸,後座車窗為採深色玻璃處理,相較於雙生車 Subaru Solterra 增加車內無線充電功能。
Ioniq 5 全車系標配 Smart Truck 感應式尾門,僅需攜帶鑰匙靠近尾門,即可透過感應自動開啟尾門,提升用車變力性,與 Kia EV6 同樣具備 V2L 外接供電系統,透過 V2L 轉接器即可供給吹風機、咖啡機等電器用品使用,為純電用車生活增添多元用途,不過國內 Ioniq 5 皆未有提供車內 V2L 插座。此外 Ioniq 5 中高階車型在雙前座還額外提供電動腿靠,乘坐舒適度再升級。
Model 3 的內裝設計風格與其他兩位捉對選手大不相同,取消儀表板配置,僅搭載可控制車內多元功能的 15 吋中央處控螢幕,即使沒有目前主流 Apple CarPlay、Android Auto 兩大裝置連結系統,但全中文化的操作介面內含原廠導航、充電站位置、網頁瀏覽器等豐富內容,仍可以滿足現代人高度依賴網路連結的需求,此外 Tesla 原廠也會透過 OTA 遠端更新機能,持續為車輛系統優化、增加新功能甚至是推送特定節日小彩蛋。